文章
教你養花
家庭園藝
綠植盆栽
    
快遞里的「氣泡墊」甭扔掉,拿來養花,特實用
2023/03/12

隨著網購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網購,減少日常出門逛街的頻率,并且及時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一切東西。

當然, 在收快遞的同時人們也會得到一些看似不需要的東西:泡沫箱和氣泡墊。

以前曾經在許多的文章中都提到,拿泡沫箱當花盆,種豬花草或蔬菜,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實現廢物利用,將生活垃圾轉化為寶貝,繼續發光發熱。

而該文章,今天就介紹下氣泡墊的價值以及使用方法。

生活中人們面對氣泡墊都選擇拿來干什麼?

有人曾經將其「捏氣泡」當做減壓或防止老年癡呆的利器;

有人用它們包裹住傢俱的邊邊角角,防止孩子或寵物撞到,受到意外之傷;

有人選擇墊在一些易碎的東西下方,防止東西被傷到;

……。

而在養殖花草植物的過程中,我們可繼續用它們嗎?

【答案】肯定能用,且用處非常多!

那麼,氣泡墊養花該怎麼用,發揮價值?

保暖

花草植物一般都采取土培的方式。

土壤雖然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比較小,但是依舊會有一定的影響。

尤其是冬季和早春階段,所以我們此時就可利用氣泡墊等達到保暖的目的。

具體的操作其實非常簡單,直接將其固定在花盆的外壁。

而除此之外, 也可直接選擇在換盆土的階段,將氣泡墊鋪墊在花盆的內部,包裹住花盆的四周,然后再往里面填充上土壤,這樣種植花草植物,氣泡墊就能持續地鎖住熱量,最大限度上阻礙外界環境對盆栽土造成的影響,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穩定住土壤的溫度。

防滑防刮傷

現在人養殖花草植物最常見的方式是盆栽。

而盆栽花草植物往往都安置在室內。

而室內的地板無論是什麼材質的,一旦被磨損都會造成許多的損失。

因此,想要避免自己的愛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那麼,在安置花草植物盆栽時就該往花盆底部鋪墊上一層氣泡墊。

氣泡墊可一定程度上增大花盆和地板或桌板之間的摩擦力,防止盆栽滑落,傷害到他人或自己。同時又能防止其花盆刮傷地板或桌子等。

另外,拿氣泡墊取代「 托盤」,短暫的發揮作用,不僅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開支同時又能夠減輕日常清潔的壓力, 畢竟從花盆中流出的污水或土壤等都會直接沿著花盆底部的排水孔流到氣泡墊上,而且氣泡墊這基本不需要任何的成本,可隨時更換,扔掉再多都不用心疼。

固定

扦插育苗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都采取水培的方式,只讓插穗的底端部分深入到水中,其余部分則需留在外部。

【眾所周知,插穗全部都進入水中的話就無法獲取足夠的氧氣,維持呼吸代謝以及生存。】

有人選擇使用牙簽等固定,但如果家中有氣泡墊,我們就可用氣泡墊代替,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插穗一直處于直立的狀態,防止其倒伏,接觸更多的水導致不必要的黑腐化水問題。同時又能夠避免因為綁得太緊,二次傷害到插穗。

當瀝水層

盆栽種植花草植物,有經驗的人都會選擇鋪墊上一層碎石頭或陶粒等,防止花盆底部的排水孔被堵塞。

其實除了碎石頭或碎磚、陶粒之外, 其實也可使用氣泡墊,將氣泡墊修剪成一小塊一小塊,疊加在花盆底部, 只需要2-3層,填充上不同屬性的土壤種植不同的植物,這樣每次澆水,土壤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吸收澆灌到花盆里面的水分,而吸收不了的水分就會通過氣泡墊形成的縫隙中滲透出花盆,不至于傷害到土質以及植物根部。

另外,氣泡墊形成的縫隙比較小,間接地也能起到鎖水的作用,防止植物長期不被澆灌的情況下,根部深入其中依舊可獲取一部分少許的 水分,維持生存所需。

【我們另外可直接將氣泡墊直接鋪墊在花土的下方,甚至整個包裹住花土以及花盆內壁,然后在接近花盆排水孔的部分戳孔,這樣填土種植花草植物,既不會阻礙土壤正常通過花盆底部的排水孔排泄積水,同時又能夠防止土壤大幅度地通過排水孔流失掉。】

綜述:氣泡墊雖然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多,但是因為其分解的速度非常慢,因此,有些時候完全可「 重復利用」。如:將防撞傷的氣泡墊用來養花。

小三懷孕上門攤牌!老婆竟同意「兩女侍一夫」 還笑著伺候她直到孩子出生「某天她一把抱起孩子」使出最強報復…
2023/06/02
斯特鲁斯被喷上全美热搜:三分9中0吞耻辱纪录 美媒嘲讽他掉入冰窟
2023/06/02
三分野:徐燕時再次表白,向園答應,他卻沒聽到,有點可惜!
2023/06/02
三分野:徐燕时再次表白,向园答应,他却没听到,有点可惜!
2023/06/02
三分野:向園做夢也想不到林卿卿居然是黎沁的臥底,為上位設計她
2023/06/02
至今無可撼動的10大港劇《創世紀》排第七,看完榜首其他都是浮云
2023/06/02
三分野:向园做梦也想不到林卿卿居然是黎沁的卧底,为上位设计她
2023/06/02
6月新劇:同樣都是消防員,楊洋、陳偉霆演技放一起,高下立判!
2023/06/02
《照亮你》開播!陳偉霆又一新劇上星,帥哥美女組合,能否創造收視奇跡
2023/06/02
明晚开播!陈伟霆又一新剧上星,帅哥美女组合,能否创造收视奇迹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