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運氣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但倒霉只是因為運氣不好嗎?命運真的可以解釋人一生中的倒霉軌跡嗎?
倒霉事兒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發生?
如果對以上狀況進行分析你會發現,倒霉有可能與命運或機遇有所關聯,但若從其他領域拆解分析,或許有可能收獲對現實更有幫助的方式方法,讓倒霉事不再能輕易糾纏到我們。
比如經常丟三落四、做事沒計劃總是隨機或臨時抱佛腳;
比如性格脾氣暴躁反復無常,把身邊人都得罪干凈了;
比如心態消極自我認同感低,總是無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以極其卑微的方式與人交往。
比如極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總是人云亦云;
又或者在一個崗位上抱殘守缺拒絕學習和擁抱新事物,不主動進行知識結構和為人處世上的自我更新迭代。
以上跡象一旦出現或者持續上一段時間,無論工作和生活都必將越走越不順暢,不僅會接二連三的遇見倒霉事兒,到頭來自己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但奇怪的是,生活中有一類人卻完全不同,他只是偶爾遇見倒霉事兒,也能輕松化解,更多的時候,他們都順風順水,中規中矩的沒有大麻煩小煩惱。
拋開家庭、先天稟賦、特權等無關因素,人和人之間的這種差距是怎麼產生的呢?
其中隱藏著什麼奧秘呢?讓我們從人的思維模型與行為模式來展開剖析。
甲說今天有可能下雨。
乙說,今天有65%的可能性會下雨,并在出門前將傘放進包里備用。
我們假設這是兩類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常態, 那麼甲的思維與行為和乙是一樣的嗎?你認為誰被雨淋的可能性大或次數更多?
假設甲的日常總是偏向感性、隨意,那麼他在表達結論時所用的語言,就是隨意的,模糊不清的,甚至會是充滿歧義的。
為什麼他會習慣性的用這種不甚精確的模糊性語言呢?難道只是隨口一說?
當然有可能,但也許真相是, 長久以來他都不習慣精確思維,且其內在也沒有深廣的知識結構去幫助他洞穿事情實質。
所以他會隨意表態,并只會從簡單現象中,用模糊不清的語言表達一個模糊不明的結論。
換句話說,如果甲的頭腦中有一些機率學知識,那麼他將表達的更明確。
而乙則習慣從「可能性與機率」角度做判斷,并指導自己的行動。
在乙的思維鏡像中,習慣用「機率」來推斷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
機率是0到1之間的一個數,機率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
例如,氣象預報說:「未來二十四小時降水的機率為0.9」,則明天很可能下雨。
假如這個機率為0.6,則下雨的可能性比較而言就要小一些。
所以帶傘與否,是基于客觀邏輯分析的,不是閑聊和隨意主觀臆測。
因此,一個人倒了霉,與此人長久以來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有關,也夾雜著運氣、時局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和作用,需要從人自身和具體的事情去溯源、分析。
有時是運氣,更多時候其實只跟人自己的思維和行為規律有關。
美國愛德華空軍基地一個叫墨菲的測試工程師發明了一條著名的定理—— 墨菲定理,其表述如下:「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就一定會向最壞的方向發展。」
比如你衣袋里有兩把鑰匙,一把是你房間的,一把是汽車的,如果你現在想拿出車鑰匙,會發生什麼?是的,你往往拿出了房間鑰匙。
作為一條心理學定律, 墨菲定律并不是一種強調人為錯誤的機率性定律,而是闡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
越害怕發生的事情就越會發生,為什麼?
因為害怕發生,所以會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反而越容易因為恐懼和焦慮,在自己薄弱的環節犯錯誤。
所以,一個人越來越倒霉的跡象中,一定會包含這些特征:
自卑,對自己極度缺乏信任,不敢堅持和表達自己的態度觀點,一味的妥協和服從。
因為你極度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萬事妥協為先,對人對事處處無原則的退讓和逃避,久而久之,自身光芒和優點喪失殆盡。
而外界對你不利的東西則越來越多的堆積到你身上,乃至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就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長此以往惡性循環,當然會越來越倒霉。
俗語說「怕什麼,來什麼」,其實跟墨菲定律說的是一回事。
而性格卑微懦弱的人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一定要清理自己的頭腦,在內心有所堅持梳理信念。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那些話很經典,一定要理解并用它們去武裝自己:
1.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2.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3.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4.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5.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
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人性復雜,人的行為也一樣。但人的行為除了復雜之外,還具有 一貫性和 一致性。
比如,一名員工有7個月從未遲到過,偶爾遲到就是她身上的一個特例,其行為的一貫性較低;而如果她每周都遲到兩三次,就說明行為的一貫性高。
行為的一貫性越高,我們越傾向于對其作內部歸因。
這個時候,必須從心理學角度去了解她的內在,因為那些遲到、早退、精神渙散都在昭示她的內心,她的內在機制出了問題,你用外在措施是沒有任何作用不解決本質問題的。
同理,一個人越來越倒霉,有必要做歸因分析,要弄清楚內在機制出了什麼問題。
驕傲自大、自卑自抑、獨斷專橫、價值觀混亂、缺乏思考人云亦云、拒絕自我更新迭代,拒絕學習新知識等等都是內因在起作用,都有可能讓自己在倒霉路上越走越遠,讓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當倒霉事兒一件接一件發生時,其實也是在提醒人,要及時自省并剎住內在混亂的車,及時修繕內在機制。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