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認為,真誠地助人一臂之力,能夠為自己存下一份善果。
希望我們都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一把手。
現在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天使,父母都寄予著很大的期望。
想讓他們平安長大,但是生活並不是像電視劇裡的完美結局。
有一名男子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就特別悲傷,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
若不是因為自己,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名男子今年已經30多歲了,
他與妻子已經結婚8、9年,當初也是通過相親結婚的。
他們通過相處,都覺得對方很不錯。
之後他們兩人也一起外出工作,在交往半年的時候,兩人決定結婚。
結婚後不久妻子就懷孕了,于是男子讓妻子回到老家去養胎,
十月懷胎,最終妻子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看著懷中的女兒,男子此刻覺得十分的幸福。
為了支撐起家庭的生活,男子在外辛苦工作,
在女兒三歲的時候,妻子也出來工作了,
女兒也由自己的母親幫忙照顧,在孩子寒暑假的時候就接來身邊。
雖然一家三口生活在十多坪的屋子裡,可是他們都很幸福
女兒漸漸長到8歲,有一天,男子休息在家,手裡沒有煙了,于是讓女兒出門買,
但是,女兒這一出門就出事了,之後女兒被送往醫院,在搶救下暫時保住性命,
為了女兒性命,男子四處借錢,但是最終在一個月後,女兒還是因為傷勢過重離開了。
女兒的去世,讓男子在悲痛的同時又深深的自責,他覺得是自己沒有將女兒照顧好。
在之後的火化當天,男子想最後見女兒一眼,
但是在走近時,發現了異常,男子掀開白布後發現女兒此時全身穿著新的衣服,
之後才知道,是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給女兒買的。
因為為了給女兒治療,身上已經一分錢都不剩了。
殯儀館的人看見了不忍,于是買了一件衣服給孩子換上了,
在知道事情後,男子朝工作人員跪了下來,感謝他們的幫助。
種善因得善果。
一般來說,一個人總是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會更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報;
若總是損害他人,則更有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災禍。
當人們認識到這一點時,就會主動地約束自己,儘量少做壞事,多做好事。
「種善因」就是做善事
許多人,一提到「做善事」,就會有一連串的意念:
「這是有錢人做的事。」
「賺錢不多,怎麼做到善事?」
「要捐錢出去?」
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覺,認為「做善事」就等于出錢。
要「出錢」,才能「做善事」。
其實,「做善事」的范圍相當廣,
有「出錢」做的善事,
如:開設醫院、創辦學校、建安老院、辦孤兒院、贈醫施藥、
造橋修路、設燈照路、賑濟饑荒、施衣濟寒、施棺葬屍、
創修寺院、印造經文、捐印善書、買物放生等。
亦有「不出錢」能做的善事,
如:慈悲戒殺(減少世間一份殺孽),解除他人冤怨(調解怨恨,化干戈為玉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