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在豬圈里看到的憨態可掬的家豬「二師兄」,可并非那麼「人畜無害」。
如果把「二師兄」放生一年后,它們也許就會「變身」為青面獠牙的可怕樣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家豬,即被人類馴養的豬,它們的「祖先」正是野豬。據了解,家豬和野豬之間并沒有生殖隔離。作為一種農村家畜以及養殖業中的經濟生物,家豬在人類生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像馬和驢結合產生不可育騾子這種情況,家豬和野豬結合所產生的后代并不會如此,
只是在基因形狀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
雄性家豬上犬齒外露并向上彎曲,而雌性則不明顯。家豬的花色較多,有黑、白、粉紅色,人們一般認為粉紅色的幼豬最為喜人。家豬的食性雜,對于食物來者不拒,而且僅憑一般的食物就能夠把家豬養得膘肥體壯。投入小,產出大,這也是人類馴化家豬的原因之一。
繁殖期的母豬一胎能夠誕下多只豬仔,數量一般為4只至10只。這些被人類圈養的家豬性情溫順,壽命長,正常情況下,一頭豬能夠存活20年
左右。并且,幼豬的生長周期較短,1年內就能夠「長大成豬」。
據科學家推測,在古時流行的騎馬狩獵活動中,家豬的「祖先」野豬,也是被狩獵的熱門對象之一。有時,「無以為樂」的古人還會把野豬幼仔狩獵回家,當作「時髦」的家庭寵物。
據科學家調研,家豬約在9000年前被人類馴化,目前研究出來的最早馴化地點有兩個,一個是卡耀努遺址,另一個則是中國河南賈湖遺址
。
當時的中國人已經掌握了較為成熟的馴化的技術,在馴化史中,先后馴化野馬、野牛、野狗等,這些物種現在全都安定在人類的家庭中「服役」。
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根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有豬專門居住的場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